The Wayback Machine - https://web.archive.org/web/20140222232920/http://blog.sina.com.cn:80/s/blog_486e105c010005mq.html
个人资料
缠中说禅
缠中说禅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520
  • 博客访问:123,456,789
  • 关注人气:125,323
正文 字体大小:

顶翻东西经济学:缠中说禅经济学(连载十四)

(2006-08-23 17:42:28)

顶翻东西经济学:缠中说禅经济学(连载十四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关于“知”的一切探求,都离不开这“知”的轮回。“知”的根就是分别,上面反复说的人的存在与人的分别,“知”就是一个最普遍的表现。任何能被人逻辑的逻辑,无论理论还是现实,都离不开人的存在与人的分别,而“知”是建立在人的存在与人的分别上的关于人的逻辑前提。
 
    “不知”,首先必须是“知”,“知”“不知”,否则无所谓“不知”。当然,我们可以站在人的存在与人的分别上抽象地假设一个绝对“不知”,但这个假设还是首先必须是“知”,没有“知”,连这个假设都无法假设!
 
     “知”不是单纯的去蔽,不是把一件原来已经有的东西上面的纱布揭开。甚至假设“知”的所知事先存在,还是离不开“知”。而“知”之能知所知,都离不开“知”,没有“知”,就没有所谓的能知所知。甚至我们都不能说“知”之能知所知是当下构成的,因为当下也离不开“知”。
 
     “知”的最纯粹状态,就是基于人的存在与人的分别的无分别。无分别不是“不知”,只有这种基于人的存在与人的分别的无分别,才是“知”的最纯粹状态。而一般人,可能一生都没有进入过这种状态,在这种状态下,“知”、能知、所知等都无分别,这里不是所谓的直觉,因为直觉还是有所觉能觉,而“知”的最纯粹状态,都无分别。
 
      但实际上,“知”的这种最纯粹状态,无时无刻都在我们所有的状态中状态着,它是我们所有状态所构成的交响中一个不变的基音。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这“知”的最纯粹状态中,但我们只习惯于那些混杂了概念、成见、视角的“知”,却不知道里面有一不变的底色!
 
 
浏览“缠中说禅”更多文章请点击进入缠中说禅

阅读 评论 收藏 转载 喜欢 打印举报
  

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不良信息反馈 电话:4006900000 提示音后按1键(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) 欢迎批评指正

新浪简介 | About Sina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 | 网站律师 | SINA English | 会员注册 | 产品答疑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